党务公开对外
首页   |学习工作交流   |心得体会   | 正文
培养教育工作者的勇于创新精神——软件学部党支部《为你而歌》观后感
发表时间:2013-11-07
 

在收到校党委下发的关于《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关于组织收看《为你而歌》(第七部)的通知》后,软件党支部积极号召学部的所有党员适时观看了该节目,并要求各位党员提交了观后感。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此次参加活动的党员范围包括全体在编党员,各位党员观看完毕后都积极的提交了观后感。在观后感里,大家对于北京理工大学的孙逢春的勇于创新精神都表示钦佩。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该专题片内容是关于北京市各行业涌现出来的先进党员先进事迹的介绍和报道,鲜明的观点、亲切务实的题材、生动的事迹讲述,使该专题片一经播出就广受好评。而要求大家观看的两集涉及高校教育领域——正是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所介绍的两位先进党员:一是“绿色北京的践行者”——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孙逢春,二是“创造美丽的人”——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王锐。因为各位同志也是教学岗位的老师,所以两集看后给大家感受都比较深。 2、从专题片介绍的北京服装学院王锐教授的事迹中,大家体会出两点:一是创新精神,二是与实践结合。学校的教学岗位,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在不断地重复,一年一年面对同样或类似的学生、教着同样的课程,甚至在课堂教学中重复说着同样的话、写着同样的板书,要创新可以说非常困难,但创新在当今信息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又是极端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片中主人公王锐教授说:她常常心忧,因为属于我国自己的原创技术太少了,要努力把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同样是高校教师,同样是党员,我们应当学习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样才能代表先进科技和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员作用,立于时代潮头。另一方面,尽管同样是高校教师、同样是党员,由于专业不同、领域不同、个人能力有大小,事实上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做出像王锐教授那样的发明创造和对国家的巨大贡献,但是这些不能成为我们拒绝创新精神的借口和理由。因为创新的能力和成果有大小,但创新的精神是一致的。要发扬创新精神,就必须与实践结合。专题片中介绍,王锐同志连续十几年与山东某服装面料生产企业保持联系,经常到企业去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我认为王锐同志这种教学、科研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她创新的巨大动力来源和取得创新成果的基础。我们应当学习她这种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做法,以自己的生活、学习、教学实践作为起点,并结合实际条件和发展需要努力拓展实践范围,发扬创新精神,不断争取新的进步。 3、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勇于创新,实现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的要求是大家观看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孙逢春率领北京理工大学“奥运纯电动大客车运行与技术保障项目组”顽强奋战、协同攻关,研制出“技术一流、自主创新、中国特色”高水平纯电动客车事迹后的主要感想。奥运纯电动客车零排放、无污染、高性能、低能耗和人性化的设计向世界展示了电动客车的“中国标准”,受到社会各界和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同时很好的诠释了科技奥运和绿色奥运这两大主题。此外,在他的领导下,北京理工大学电动汽车研发团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辆电动大型豪华客车、第一辆电动公交客车、第一辆低地板电动客车、第一辆燃料电池电动轿车、第一辆电传动军用车辆、第一个获得国家发明奖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建成了我国第一个电动汽车专业化产业基地。 总之,作为教育战线的人,要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工作,努力学习,认真进取,创新不断,尽自己的最大力量为祖国和人民多做事情,奉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报答党和人民的养育之恩。(软件学部党支部供稿)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邮编:100083
  • 网站管理:网络中心 电子信箱:nic@bcu.edu.cn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 Copyright © Bcu.edu.cn 2004-2011.网站:www.weijin8.com 
Baidu
sogou